来源:《解放军报》2023年10月21日
作者:刘翎
重读红色经典《星火燎原》丛书,革命先辈开展调查研究的故事不时闪现,让人获益匪浅。这些故事在让读者深受教育之余,也为我们思考今天如何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许多启迪。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在开展调查研究方面,毛泽东同志可谓开风气之先。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他实践过或组织过很多次深入细致的调查。除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十几个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便了解情况、作出决策。1927年10月,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水口建党”,这是“支部建在连上”的一次伟大实践。《毛委员在连队建党》一文提到,在文家市收拢秋收起义的余部、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的途中,针对部队不断出现的伤病残增多、不少人离队现象,毛泽东在思考如何保存、巩固和发展这支革命武装的方法。他每天不倦地找战士们谈话,一些不认识他的士兵还以为他是老百姓,拉他挑担子。正是通过这些细致的调查研究,才有了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一直是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苏区发动第5次“围剿”,苏区的枪弹供应出现紧张情况。当时负责管理军需生产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陈云,到中央苏区岗面红军兵工厂进行调研。陪同调研的马文在《陈云视察红军兵工厂》一文中回忆,陈云去兵工厂调研,不召集厂领导专门进行汇报,以免增加他们的负担,而是通过在基层找人个别谈话了解情况。他先后找了几十个人谈话,白天晚上都谈。谈话时,陈云十分注意听别人讲,中间很少插话,遇到觉得不清楚的地方才请人重复一遍,直到了解清楚为止。由于陈云平易近人的谈吐举止,工人们都毫不拘束,非常愿意和他谈厂里的事。厂里有什么困难或意见,他也在个别谈话中就解决了。这次调研,为解决苏区反“围剿”中的枪炮弹药供应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读《星火燎原》时,我们常会发现,但凡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如何下手时,总会听到这样一个声音:“搞调查研究啊!向群众请教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些都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1948年初,晋察冀边区为了迎接新的斗争形势,需要修改农业税(公粮)的标准,但又必须同时兼顾支援前线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两个方面,征收办法还得简单明了,让农民人人弄得懂、算得清。边区财经办事处主任黄敬问手下的工作人员李成瑞该怎么办,小李一下被问蒙了,只好说:“我不知道。”黄敬笑着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调查研究,向群众请教。现在决定你带一个工作组,马上出发去做调查,时间20天左右,你看怎么样?”李成瑞他们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走访,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又经过研究试算,张榜公布方案,再根据意见进行了几轮修改之后,一个绝大多数人满意的征税方案终于落地了。当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运到解放战争前线,胜利捷报不断传来时,有人开玩笑说:“国民党靠美援,我们就靠‘农援’!”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开展调查研究同样要走群众路线。
解放战争中,时任松江军区第359旅副旅长的谭友林执行剿匪任务。由于地形不熟、经验不多,加之战术不够灵活,他们追着追着就让一股土匪逃进了神秘的老岭。怎么办?他们一面沿老岭东侧的牡丹江西岸布防,一面调部队进行深入老岭搜剿的准备工作。土匪则采用“推磨战术”——我军搜林子,他们潜伏不动,等我军搜过去,他们又冒出来,钻到我搜索部队背后。在这极端复杂的困难面前,谭友林他们一方面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把群众发动、组织起来,断绝匪徒和山外的联系;同时向一位与老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采蘑菇老人请教。正是在群众的大力帮助之下,谭友林他们最终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
毛泽东在1930年5月写下的《调查工作》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等著名论断。这些论断充分彰显了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刘志丹重视调查研究也是远近闻名。他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坐在炕头地角找人拉话,了解民情。哪些村子有几孔窑洞、几口铁锅,他都记得很清楚。因此,行军打仗他从不用向导,人们都称他是“活地图”。习仲勋在《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一文中,生动记叙了刘志丹当年搞调研的场景:“红28军打下沙峁镇以后,在贺家川一带进行渡河准备。刘军长经常不是跑到部队检查渡河准备工作,就是去找地方干部和群众调查研究渡河的有关问题。一天,黄河边狂风呼啸,飞沙漫天。在一棵枣树下,刘军长和一位60多岁的老人面对面蹲着交谈。老人把羊腿骨做成的旱烟管递给他,他很熟练地用火绳点着烟末儿,一口一口地喷着烟云。只听老人很严肃地说:‘黄河有三不过:春汛不过,夏汛不过,凌汛不过。眼下春汛快到了,上面河套一解冻,房子大小的冰块顺着河水往下涌,那时节渡河,船一下水就会被撞坏。’刘军长‘噢’了一声,果断地说:‘那就抢在春汛之前打过河去!’”
《星火燎原》的许多文章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搞调查研究的身影。
朱总司令下部队做调研,教导各级干部“我们八路军战士能够吃苦耐劳,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可你们要想法搞好伙食,特别搞好卫生,菜要洗净,小米里的沙子要淘净,沙子硌牙哟”。他拿起一个葫芦瓢,淘了半瓢小米,又放上水,一下一下地晃悠着,“看,这样搞,沙子就沉了瓢底”。这样的示范,亲切、自然,又让人终生难忘。
《“战斗队”》一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时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的贺龙,把给师直机关篮球队讲战术的时机变成了一次讲解如何做好调研工作的机会。贺龙对队员们说:“打球和打仗一样,最要紧的是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和战前的计划、准备工作。心中无数,要想战胜对方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就在这天黄昏,北风骤起,飞沙走石。我5团、6团在师长贺龙的亲自指挥下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一举歼敌700多人。这一胜利让官兵联想起师长在球场上所说的话,原来他就是这样指挥战斗的,也更加深了大家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理解。
红25军曾流行一首官兵自己编写的《红军三大任务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人人需要调查工作,绝对禁止私人没收。”可见当时大兴调查研究,人人做调查工作的风气之盛。这正是我党我军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军的一个制胜之道。
延安保卫战前夕,驻守金盆湾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为打好这场保卫战,除了反复对全旅官兵进行政治动员外,还组织安排官兵分期分批看地形,进行实地调研。第一批看地形的是营团以上干部,重点组织防线,区分任务;第二批是组织各团排以上干部,熟识本团所属范围的地形;第三批是组织营团的通信、侦察、参谋人员看地形;最后是全体官兵实地演练,使大家对防区地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实地解决。该旅参谋长陈海涵后来通过《彭总来到金盆湾》一文告诉我们,正是这种扎扎实实全员搞调研的部署方式,确保了延安保卫战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