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军事防务关系史

作者:张世斌等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ISBN:9787506574884

定价:56.00元

开本:16开

上架建议:军事历史

字数:1357000

图书信息
本书系统研究了2300多年中日军事防务关系演进的历史,总体上分为三部分:古代部分,记述了中日军事关系缓慢发展,中国兵学东渐及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中国在眀代奋勇抗击倭寇的特殊军事斗争,以及白村江作战、忽必烈征日、明朝抗日援朝战争;近代部分,记述了自日本明治维新到中国抗战胜利日中在侵略反侵略中殊死搏弈的历史,剖析日本侵略扩张政策和战略的根脉,深揭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等侵略行径以及14年侵华战争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着力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侵略军的伟大意义;现代部分,记述了中国抗战胜利至今中日军事防务关系曲折演进历程及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附录为中日军事防务关系大事年表。本书史海纵横,格局宏阔,史料翔实,立意明确,不为延续仇恨,只为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图书目录
    前言
    古代篇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军事关系逐步建立
    一、考古发现证实中日早已有军事交往
    二、中日军事关系正式建立
    三、册封关系进一步向军事领域深入
    第二节军事关系缓慢推进
    一、遣隋遣唐使的持续派出
    二、日本全面吸收中国隋唐文明成果
    三、中国宋朝军事制度对日本影响小而社会模式对日本影响大
    第三节军事关系渐行渐远
    一、“华夷秩序”与“神国观念”的交锋
    二、围绕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
    三、以岛屿为重点的海洋争夺
    四、“武士道”的形成与发展
    五、“中学”与“西学”在日本的碰撞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兵学东渐:中日古代军事交往长久的主题
    第一节中国兵法的传入及影响
    一、中国兵法传入日本
    二、日本的《斗战经》与中国兵法
    三、日本兵法流派与中国兵法
    第二节中国军制的传入及影响
    一、中国军制与日本军制的关联
    二、引进中国汉唐的屯田制
    三、效仿中国唐朝的府兵制
    第三节中国造兵术的传入及影响
    一、冷兵器制造术传入日本
    二、火药与火器技术传入日本
    三、筑城技术传入日本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荡倭靖海:中日在明代的特殊军事斗争
    第一节倭寇的产生、发展与危害
    一、倭寇的产生
    二、倭寇的发展
    三、倭寇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四、倭寇产生与发展的根源
    五、倭寇对中国的侵害
    第二节中日围绕倭寇的外交较量
    一、洪武朝与日本围绕倭寇的外交较量
    二、永乐朝与日本围绕倭寇的外交较量
    三、嘉靖朝与日本围绕倭寇的外交较量
    第三节中国军民抗倭军事斗争
    一、明朝政府的抗倭军事施策
    二、民众自发抗倭斗争
    三、明朝军队的抗倭斗争
    第四节倭寇的覆亡与抗倭经验教训
    一、倭寇的覆亡
    二、抗倭主要经验
    三、抗倭主要教训
    第四章三次战争:中日古代安全利益的变奏
    第一节白村江作战
    一、战前形势
    二、作战准备
    三、作战经过
    四、经验教训
    第二节忽必烈征日战争
    一、战前形势
    二、忽必烈第一次征日之战
    三、忽必烈第二次征日之战
    四、经验教训
    第三节明朝抗日援朝战争
    一、战前形势
    二、明朝第一次抗日援朝之战
    三、明朝第二次抗日援朝之战
    四、经验教训
    近代篇
    第五章明治维新:日本扩张性“大陆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明治维新运动与日本新政治体制的确立
    一、明治维新的简要经过
    二、日本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明治维新前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策
    一、晚清政府的“中体西用”国策
    二、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国策
    三、明治政府制定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第三节明治维新后中日两国的军事改革
    一、清朝末期的军事变革
    二、明治政府的军事改革
    第四节日本对中国外围的侵削
    一、日本对华立约取得与中国平等的地位
    二、日本“征台”与清政府的对策
    三、日本迂回控制朝鲜与清政府的对策
    四、日本“废琉置县”与清政府的对策
    第五节小结
    一、政治改革是军事改革的基础
    二、适应时代的军事改革指导思想是军事改革成功的关键
    三、军事人才及其素质的培养是军事改革的重点
    四、国家内外环境的好坏是军事改革的重要条件
    第六章国运拐点: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甲午战争前中日军力概况
    一、海军实力比较
    二、陆军实力比较
    第二节甲午战争前中日的主要战略动向
    一、日本颁行军国主义宪法
    二、“长崎事件”刺激日本加速海军建设
    三、中日围绕朝鲜争夺而展开的前哨战
    第三节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一、中日正式宣战
    二、平壤战役
    三、黄海大海战
    四、威海之战
    五、《马关条约》的签订
    六、台湾之役
    第四节小结
    一、中日双方的战争损失
    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
    三、对日本军事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入室抢掠:开启另类侵华形式的日俄战争
    第一节战前形势
    一、中日俄各自面临的形势
    二、日俄矛盾的激化
    三、日俄双方的战争准备
    第二节日俄战争的简况
    一、日俄双方的作战计划
    二、日俄战争的简要经过
    三、《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
    第三节清政府的作为
    一、清政府编练新军挽救危局
    二、应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略
    三、对日俄奉行“局外中立”政策
    第四节小结
    一、日本开创了侵略中国的新方式
    二、日本探索出与强国结盟的战略
    三、日本初步掌握了大规模攻防作战的要诀
    四、弱国无外交更无国防
    第八章“征服中国”:日本对华步步侵害与“东方会议”
    第一节日本利用“辛亥革命”图谋裂解中国
    一、加强对华的侵略布局与制定国防方针
    二、利用辛亥革命图谋裂解中国
    三、挑唆军阀进行混战以从中渔利
    四、拉拢蒋介石为其侵华战略服务
    第二节日本乘一战之机出兵山东
    一、武力夺占山东
    二、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三、日本强迫同为战胜国的中国接受《凡尔赛和约》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日本的“总体战”体制与“东方会议”
    一、日本“总体战”思想和体制的确立
    二、修订军队的条令教范和帝国国防方针
    三、以退为进调整扩军政策
    四、召开全面侵华的“东方会议”和“大连会议”
    第四节小结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最后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划时代事件
     
    二、“总体战”思想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三、“东方会议”是日本军国主义走向彻底灭亡的起点
    第九章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东北、华北的侵略与中国的局部
    抗战
    第一节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与日本解决“满蒙问题”的企图
    一、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
    二、日本解决“满蒙问题”的计划
    第二节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一、九一八事变
    二、南京政府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
    第三节日本制造“上海事变”和中国的“淞沪抗战”
    第四节日本侵占热河省和中国的长城抗战
    一、日本侵占热河省
    二、中国军民的长城抗战
    第五节日本的“华北分离运动”与中国的察哈尔抗战
    一、日本策动华北自治
    二、察哈尔抗战
    第六节日军西侵绥远省与中国的绥远抗战
    一、日军侵略绥远省
    二、绥远抗战
    第七节中日军事关系趋向全面对抗及双方的战争准备
    一、中日走向全面对抗与“西安事变”
    二、中国对日的战争准备
    第八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
    一、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战
    二、中共领导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三、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一二·九运动与晋西会议
    第十章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及中国的举国抗战
    第一节七七事变及中日双方全面战争的前期状况
    一、七七事变
    二、中日双方的全面战争构想
    三、抗日战争的前期战况
    第二节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泥潭
    一、日本调整侵华战略
    二、日本被迫在华进行长期战争
    第三节日本的长困久攻和中国的苦撑待变
    一、战略相持
    二、汪精卫投敌叛变
    三、日本对华的长困久攻
    第四节波澜壮阔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一、创新的游击战理论
    二、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
    三、迅猛发展的敌后游击战
    四、百团大战
    第五节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和中国抗战的危机
    一、欧洲战场节节失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二、日本加紧对蒋介石集团的诱降
    三、坚持抗战度过危机
    第十一章战略反攻:中国抗日战争由相持迈向胜利
    第一节抗日战争向国际化方向转变
    一、抗日战争开始时属于双边战争性质
    二、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并加入轴心国阵线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与中国加入同盟国阵线
    第二节中国抗战的极端困难及日本“四川作战”计划的流产
    一、艰苦的战略相持
    二、日本“四川作战”计划的流产
    第三节中国的局部反攻及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孤注一掷
    一、国民党军队发动缅北、滇西反攻
    二、日军发起“一号作战”
    三、中国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第四节日本单独媾和的企图与中国战场的全面大反攻
    一、日本单独媾和的图谋
    二、中国抗战形势的新变化
    三、中国军队的全面大反攻
    四、苏美盟军对日的最后一击
    第十二章经验总结: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回顾与思考
    第一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
    保证
    三、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
    指导
    四、通过游击战争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塑造持久抗战有利格
    局并取得胜利的伟大创举
    五、结成广泛的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积极倡导建立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凝聚全民族
    力量共御外侮作出决定性贡献
    二、提出和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创造性地解决了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问题
    三、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为夺取全面抗战
    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
    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
    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三、中国是亚洲反法西斯侵略的中心,是代表弱小民族利益的
    旗帜
    四、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共同战
    胜法西斯国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现代篇
    第十三章对立持续:“冷战”前期的同盟对抗
    第一节不彻底的战后清算留下中日防务对立隐患
    第二节日美结盟深刻影响战后中日防务关系
    第三节日本重新武装的战略图谋
    第四节自卫队快速发展应付“侵略”的基础战力
    一、“国防基本方针”的制定
    二、发展应对“侵略”的基础防卫力量
    三、战略指向不变的有限军备思想
    第五节中国对日本的方略
    一、蒋介石当局对日本的方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日本的方略
    第六节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
    一、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二、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引发争端
    三、日美中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立场
    第十四章逐步回暖:中日防务关系的新篇章
    第一节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一、美国对日本的“越顶外交”
    二、中日邦交的恢复
    三、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第二节以掌握地区主导权为目的的“质量建设”
    一、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确立
    二、“专守防卫”政策的出台及调整
    三、自卫队质量建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中日防务交流逐步展开
    第十五章曲折多变:后“冷战”时期中日战略利益的碰撞
    第一节凸显大国野心的安全战略调整
    一、能动的建设性安全保障战略
    二、统合安全保障战略
    三、多层次合作安全保障战略
    四、“积极和平主义”思想
    第二节逐步趋于外向的防卫战略
    一、“积极防御与有选择参与”战略
    二、“拒止与拓展”战略
    三、“动态防卫”战略
    四、“联合机动防卫”战略
    第三节确立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作战思想
    一、“援美干预、领域防卫、联合快反”作战思想
    二、“援美遏华、西南防卫、动态威慑”作战思想
    第四节中日防务关系的曲折发展
    一、回暖期(1991—2000年)
    二、低迷期(2001—2005年)
    三、向好期(2006—2010年8月)
    四、转冷期(2010年9月至今)
    第十六章回顾与展望:战后中日防务关系的特征、问题与前景
    第一节战后中日防务关系的特征
    一、战后中日防务关系的演进规律
    二、冷对抗是中日防务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影响战后中日防务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发展利益与地区主导权之争是影响中日防务关系发展的
    根本因素
    二、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之争是引发中日防务关系冷对抗的现实
    因素
    三、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防务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日美强化同盟合作是阻碍中日防务关系发展的最大变量
    第三节中日防务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中日防务关系向好有一定基础
    二、中日防务关系向好的道路不会平坦
    三、中日两国需为防务关系向好相向努力
     
    附录:中日军事防务关系大事年表